• <center id="zw1kx"></center>
  • <sub id="zw1kx"></sub>

    1. 全國服務熱線
      0769-88558384

      189-4472-1685

      當前位置: 主頁 > 技術專區 >實驗室應用技術

      技術專區

      QBT-1462 紙漿實驗室的濕解離
      時間: 2021-09-24  來源: 廣東弗艾博纖維技術研究有限公司   作者: 小編

      紙漿實驗室的濕解離

           編輯:弗艾博纖維技術研究中心

             QBT 1462 1992 代替:QBT 1462 1979

      本標準等效采用ISO5263-1979《紙漿試驗室的濕解離》。.

       

     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

      本標準規定了用纖維標準解離器解離紙漿的一個方法。但本標準規定不能作為實驗室Valley打漿的初步解離作用。

      本標準適用于大多數紙漿。

      本標準不適用于未經切斷的棉漿、亞麻和類似的紙漿。

       

      2引用標準

      GB/T741化學紙漿分析試樣水分的測定法

      GB/T 5399紙漿濃度的測定  快速法

       

      3原理

      規定濃度的紙漿在解離器內機械處理,使漿中互相交錯的纖維分開,被解離的漿料纖維結構性質不致于發生顯著的變化。

       

      4儀器及水質.

      4.1實驗室常用儀器。

      4.2 解離器:見附錄A。

      4.3天平:感量 0.1 g。

      4.4蒸餾水、去離子水或質量相似的水。

       

      5試樣的制備

      如試樣為濕漿或風干漿按GB/T 741測定其水分,如試樣為液體漿,則按GB/T 5399測定其絕干物質含量。

      按下表規定取一定數量的紙漿。不要剪切紙漿,也不使用漿板的邊緣。原漿干度等于或大于20%(m/m)的紙漿放在1L或1.5L的水中浸泡,浸泡時間見下表。如紙漿為漿張或塊狀,則把浸泡后的紙漿撕成大約25 mmX25 mm的小塊。

      6步驟

      6.1把濕漿樣和用于浸泡的水移入解離器中加入(20士5)C的水,使其總體積達到上表相應的規定,把計數器調整在零位上,開動電機,使解離器運轉幾秒鐘,關上電機,在螺旋攪拌器(以下簡稱攪拌器)未停之前,再開動電機,使攪拌器達到表中規定的轉數。停止攪拌器,檢查漿是否已經完全解離,如果還沒有,可以繼續解離,但應報告實際非標準的解離轉數。

      6.2解離后,要用水把解離器徹底清洗,必要時用能去除樹脂的溶劑清洗。

       

      7試驗報告

      試驗報告包括如下項目:

      a. 本標準編號;

      b.鑒別試樣的有關標志;

      c.浸泡時間;

      d.紙漿濃度及解離所用轉數。

         

      附錄A

      解離器的結構

       (補充件)

       

      A1材料

      凡與紙漿懸浮液接觸的元件都必須是防水、耐稀酸和耐堿的。

       

      A2解離器

      圓柱形容器裝配有四個等距離順時針向下旋的螺旋擋板,每塊擋板占容器的半圈。

      擋板的下端至容器底部的距離為32 mm,擋板上端距容器邊緣57 mm,容器內底部有半徑為13 mm的內圓角。

      螺旋攪拌器安裝在容器內的中心垂直軸上,距底部一個固定距離處,螺旋攪拌器在漿料中以規定速度旋轉,并配有可以記錄速度轉數的計數器,計數器最好能預先定位,當轉數達到要求后解離器即停止運轉。攪拌器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。

      在解離器運轉時,容器被緊緊地固定在其位置上,但又易于放、取。

       

      A3解離器的結構尺寸見表 A1。

      A4旋轉頻率

      攪拌器的旋轉頻率是(48.3士1.65) s-1。

       

      附錄B

          解離器的檢查

          (參考件)

      B1解離器要定期檢查,要特別注意保證:

      a.攪拌器軸要能平穩地轉動,一直要在容器的中心;

      b.攪拌器按規定的轉動頻率運轉;

      c.攪拌器刀片要按規定按裝好(可用攪拌器卡尺檢查);

      d.攪拌器刀片規格要按照規定。

      B2如正常地使用儀器,解離器的其他尺寸應當保持常數,而且要定期給予檢查。

       

      附加說明:

      本標準由輕工業部造紙工業司提出。

      本標準由全國造紙標準化中心歸口。

      本標準由上海造紙研究所負責起草。

     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修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