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匯宏,曾信雄,張雅惠
(大同大學材料工程學系,臺灣?。?/span>
摘 要 : 本研究主要討論碳纖維石墨化程度對其結構與其電阻率的相關性,在結構鑒定方面,采用拉曼光譜和X光繞射(XRD)來作結構的分析;在量測電阻率方面,采用4點探針法來測量;在纖維試樣方面,準備了3種瀝青系的碳纖維和1種PAN系碳纖維。在本研究中,可看出碳纖維的石墨化程度對于纖維的結構與電阻率有很大的影響。
關鍵詞: 碳纖維;電阻率
中圖分類號: TQ342+.742 文獻標識碼: A 文章編號: 1007-9815(2003) 01-0043-05
前 言
碳纖維主要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一種特種纖維,具有一般碳素材的特性,如耐高溫、耐摩擦、導電、導熱及耐腐蝕等,但與一般碳素材不同的是,其外型柔軟,可加工成各種織物,且沿著纖維軸的方向有很高的剛性和強度,此外碳纖維密度較小,具備極佳的比強度與比剛性,因此乃是應用于纖維強化復合材料中最廣泛的纖維之一。
在碳纖維的制造方面,乃是經由以高分子化合物為主的預形體先抽絲成纖維形式,再進行安定化、碳化、石墨化等處理過程,最終才形成碳纖維。而預形體的種類有嫘縈、聚丙烯腈(PAN)及瀝青,而至今 PAN 系列碳纖維乃為目前商業化
的主流。
碳纖維的性質與其石墨化的程度相關。石墨之結晶結構為六方晶系,其層間相隔為 , 3.354A層間原子沒有化學鍵相連,僅有微弱的凡得瓦力維系,易于分離;另外,石墨之基面以ABAB… …排列方式所組成(圖 1)。但碳纖維并非完美的石墨結晶構造,而是具有一起伏的帶狀結構,其為亂層石墨,如圖 2 所示。
石墨單晶的性質具有高度之異向性,即在平行基面之方向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質及導電性,但垂直于基面的 C 軸方向其機械性質及導電性均差。而在碳纖維中,碳原子以形成平面六角的共價鍵結合,此平面的碳層互相疊合并卷曲成長柱形,這就是碳纖維生成的方式,也因此它在纖維的方向,由于共價鍵的緣故,具有較高的強度,而在橫向方面,每一碳層間,則是靠較弱的凡得瓦力來結合,故強度較低。
1 實驗步驟
1.1 實驗材料
本研究使用 3 種瀝青系及 1 種 PAN 系碳纖維:
⑴ DuPont E 系列的瀝青系碳纖維;
⑵ Amoco P系列的瀝青系碳纖維;
⑶ Eskainos NT 系列的瀝青系碳纖維;
⑷ 臺塑制造 的 PAN 系碳纖維(型號33及42)。
1.2 實驗方法
首先將纖維泡丙酮去 sizing,此步驟主要是去除纖維上的膠料。之后,將泡開后的纖維抽出數十根來量取纖維的電阻值及纖維直徑,以求出纖維的電阻率。將剩余的纖維磨成細粉,進行XRD 及拉曼光譜的分析,進而得之纖維的結構。
1.3 實驗設備
碳纖維直徑的量測以激光繞射法來量測;纖維電阻率則是以4點探針法來量測;X光繞射儀是使用CUKα輻射(40kV 15mA)的 Simens X -ray Diffractometer D5000,其參數為間格 0.01°(2θ),停留時間1s,范圍為 5°- 90°(2θ),且以Si為校準試片;Raman光譜儀之型號為Renishaw 2000 system,且所使用的激光波長為532nm,掃描范圍為800cm-1-2000cm-1,在校準試片方面,采用高順向熱裂解石墨(HOPG)來校正。
2 結果與討論
2.1 XRD結構分析
由于纖維并非完美的結晶構造,其結晶面為亂層結構,因此 d002 會較完美的石墨結晶構造之d002大。若碳纖維石墨化程度越好,石墨的結晶面排列越整齊,d002會越小。由表 1 得知:纖維的石墨化程度越好其模數越高,而d002值會越小, E系列會由 3.4930A 降至 3.400A;P系列會由 3.4330A降至3.3880A。由表1亦可知,隨著d002值減少,Lc 值會增加;Lc 值是指石墨層堆疊的厚度。一般而言,碳纖維是亂層結構,在 X 光繞射中只能看到(001)及二維之繞射峰,并無三維之繞射峰,
而石墨化較佳的纖維則具有較完美之石墨結晶構造,因此可以看到三維之繞射峰。圖3為 P系列瀝青系碳纖維的 XRD 圖形。由圖中可觀察到隨著石墨化程度之提升(模數增加),(001)繞射峰之位置向右偏移(d002 值下降)。圖 3 中亦可看到 P55X和 P75S 僅出現二維之繞射峰,而隨著石墨化程度之提升,P120 已出現三維之繞射峰。
由于熱處理給予纖維能量,使纖維內之結晶構造能排列成能量較低的狀態,即較完美之石墨結晶構造;圖 4 為 NT35 瀝青系碳纖維經 2 600℃石墨化處理前后之 XRD 圖形,可看出經過熱處理之碳纖維具有較明顯之三維繞射峰,顯示熱處理能使纖維石墨化程度增加。由表 1 亦可知,經過 2 600℃ 熱處理后,其d002 值明顯減少而 Lc 值則增加。
圖5是臺塑型號 33及 42兩種 PAN系碳纖維之XRD 圖形。相較于瀝青系碳纖維,PAN系碳纖維之石墨化程度較差,因此在 XRD 圖形中吾人僅可看到寬廣的 (002)繞射峰與強度很低的(101)繞射峰。
2.2 拉曼光譜分析
拉曼光譜已成為鑒定碳材料結構的重要技術之一,通常碳材料的一次拉曼光譜線出現在 1 580cm-1和 1 380cm-1 ;前者是因為在石墨的結構中,基面內的 C=C 鍵振動所形成的拉曼光譜線,稱為 G-mode;而后者則是因為結構中石墨排列不規則甚至是缺陷所導致的,稱為D-mode。也因此,在石墨單晶中拉曼光譜線只會有 G-Band,而碳纖維為一亂層結構,所以有D-Band 和 G-Band,而且若纖維的結晶結構越完美,即石墨化程度越好,則 D-Band 的相對強度也就越小。
圖6是E 系列瀝青系纖維的拉曼圖形。隨著石墨化程度的增加,可看到 D-Band 的強度相對來說越來越小,而 G-Band 則越來越高且越尖銳。另外,除了G-Band與D-Band 外有另一拉曼光譜線生成,此光譜線約在 1 620cm-1且在 G-Band 上分出來,稱為 D'-mode。而同樣的,隨著石墨化程度越好,D'-Band 也就越小。此外,在圖6石墨化程度較低之纖維,除了D-Band 和G-Band外另有一個拉曼光譜線產生,此光譜線是由一非晶質的石墨相所產生,稱為 A-mode;而隨著石墨程度越好,A-Band 的圖形就越寬越小。
表 2 是纖維之拉曼光譜經過 curve fitting 后的數據。其中 AD/AG 和 AD'/AG' 分別為各個相對峰值面積的比例 (AD:D Band peak 的面積, AG:G-Band peak的面積,AD':D'-Band peak的面積)。由 表2可看出,隨著石墨化程度的增加,AD/AG 與 AD'/AG' 也因而遞減。另外臺塑型號33 及 42 PAN 系碳纖維方面,其AD/AG比值較瀝青系纖維大很多,顯示其石墨化程度較差,此與 XRD 之結果一致。
2.3 電阻率分析及其與結構的關系
石墨單晶的性質具有高度之異向性,在平行基面之方向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質及良好的導電性,但垂直于基面之 c 軸方向其機械性質及導電性均差。由于石墨基面在碳纖維中具有高度之順向性,因此碳纖維的性質亦有高度之異向性。若碳纖維中石墨基面的順向性越好,則其在纖維軸向機械性質越好,電阻值越低。
由表 1 電阻率量測之結果可看出,隨著石墨化程度之提升,其 d002 值下降,Lc 值上升,而電阻率也隨之下降。圖7電阻率和Lc 值的關系圖。在 P 系列瀝青系碳纖維中,當 Lc 值變大時(一般而言,Lc 隨石墨化程度提升而增加),電阻率下降,表示石墨化程度越好,石墨基面在碳纖維中的順向性愈好,楊氏模數越大,電導率越高(電阻率越低),此現象在 E 系列的纖維上也相同; 而NT系列在經過熱處理的碳纖維上[即NT20(HT2 600℃和 NT35 (HT2 600℃)]在電導率及Lc 差別并不大,但未經熱處理的 NT35之導電率明顯的比經熱處理的NT20(HT2 600℃)和 NT35(HT2 600℃)大,可看出碳纖維在經過熱處理后能將其石墨化程度提升,進而提升其導電性。
此外,在圖中可觀察到電阻率和 Lc 值的變化可以分為4區域,首先在低LC值的范圍(200A左右),其電阻率隨值的增加而快速下降,之后隨著 Lc值增大( 40 -1400A )其電阻率的變化逐漸平緩;而在 Lc值超過1400A 到1800A時,電阻率的變化又開始下降,但其變化量較小且曲線也較平緩,而最后電阻率的變化在 Lc 值于 190-2200A間趨于平緩。
圖 8 是以電阻率對 AD/AG 比值作圖,可看出隨著石墨化程度提升,AD/AG 值下降而電阻率亦隨之降低。
3 結 論
⑴ 碳纖維的石墨化程度對于碳纖維的性質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。石墨化程度越好,纖維的 d002 會越趨近于完美石墨結構的d002(3.3540A),Lc 值會越大,導電性也越好。
⑵ 對目前實驗所使用之數種碳纖維,發現其導電性與 X 光繞射所計算出之 Lc 值以及拉曼光譜分析所得之 AD/AG 比值有很好的關聯性。
參考文獻:
[1] 朱昆泉 劉林發 建材機械工程手冊[M]. : 武漢: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0: 709- 711.
[2] COLIN LEEK. Filament winding breathes life into gas bottles[J]. Reinforced plastics, 1998(9): 52-53.
[3] 陳文懿 繞線技術之應用 強化塑料應用新知 , 1995 (4): 50-67.